11人足球网12月29日讯 广东媒体《新快报》撰文认为,过分强调中性名对于中超联赛而言是一种“揠苗助长”,因为这会打击足球投资人的积极性。
根据中国足协的政策,到2021赛季,中超各俱乐部都要变更中性名,即队名“去企业化”。广州恒大要去掉恒大,广州富力要去掉富力,江苏苏宁要去掉苏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类似于AC米兰、国际米兰的名字。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种进步,实则是只看到了成熟体育产业的皮毛。成熟的联赛,俱乐部对背后财团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大,绝大多数俱乐部基本能做到自力更生。
中国俱乐部则完全是另一个状态,完全是母公司的附属品,说是母公司的广告牌也罢、宣传车也好,总之是完全被集团哺育的状态。联赛还不能自身造血,就强行把带有哺乳意义的宣传通道切断,这般突然“更名换姓”没准会让一些球队连家都找不着……换句话说,“中性名”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足球投资人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过分强调中性名,对联赛来说也是一种“揠苗助长”。
话说回来,无论是要贯彻哪一种学习思想,前提都需要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我们不能还没等到开花结果之时,就早早让现有的生存土壤都不牢固了。对中国足球来说,与其不断树立学习目标,还不如夯实基础完善产业体系,起码让足球联赛做到自给自足,形成自我循环,而不是永远等着输血。谁都明白,根基不牢,上层建筑自然难稳。
如今,足球已经不再只是一项单纯的运动,闷头苦练和封闭集训早已跟不上时代潮流。中国足球从来不缺少时间,只是向来太缺乏耐心。邻国日韩的足球成功绝不只是技术层面,联赛产业体系的成熟更是关键。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只有真正让足球变得产业化,中国足球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