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GK、SW、CB*2、CDM*3、CM、R/LW、ST。
这次的思路是舍弃原先4-2-2-2阵形的套路转而用4-1-3-2与2-3-1-1-3阵形的结合版。适当的增加了一些边路的火力来适应新引擎的现状(QW、内切)(习惯传中的圈友也可以顺足边路)。针对新引擎下常用的QW转而设置了一个SW的位置。来确保防守的稳健。
先说说三个后腰,中间的后腰还是以防守和出球为主,靠边的两个后腰可以用边后卫客串,有时候需要插上进攻。当然主要任务还是边路协防和补位。
核心位置:CM,这个位置对球员的要求最高,最好使用全能的球员来踢。CM的设置可以让实战的时候不会像3-3-2-2(4-2-2-2)那样中后场偶尔脱节,保证了整体的流畅性(不用等后腰跟进)。加上新引擎AI的提高,能更好地打出配合。起到了节拍器的作用。
进攻的时候主要由CM出球,CDM以QW出球为主。多按Q跑位。边路内切或下底传中为主。不太适应的话可以把战术板设置成自由。ST改成CF。
防守的话还是老套路,把边路的防守交给R/LDM来处理。这版本固定的参与度导致许多进攻参与度3的边后卫无脑跑位,所以边路的防守我就直接交给了后腰。由于有了三个后腰,中路两个CB显得比较自由,可以适当上抢和跟防。由三个后腰,两个中卫和一个清道夫组成的防线在保证了防守密度的情况下最大化的扩张了防守区域。这就是我一直再说的防守时候的层次感,有些阵形+战术板踢球的时候后卫会不自觉站成一条线,这样过了一个就相当于过了整条后防线,后腰和后卫的交叉站位保证了抢到球权后反击方式的多样化。顺便提醒一句,禁区内的防守能手动就手动,少用Q。
好了,先说到这里,下面是阵形、战术板以及进攻和防守时几个经典案例的解析。最后再补充一句,战术板最好还是不要照搬,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做微调。这样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