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下足球 > 中国足球

专访花足冯淼:花式足球不死,只是不再街头

时间:2020-02-03 来源:虎扑 浏览:
专访花足冯淼:花式足球不死,只是不再街头

11人足球网2月3日讯 冯淼,以及他坚持15年之久的花式足球,都算是这个主流足球世界的“异类”。

曾被称为“国内花式足球第一人”,他却对于这个名头相当排斥。

也因为花式足球,他距离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那么近。

也曾作为业余球员,在表演赛中穿裆博格巴。

十五年的花式足球岁月,让他对这项运动增加了属于自己的理解。

即使早已年过而立,他仍在花式足球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何为花式足球】

花式足球,或者说是接头足球分为两种。一种为freestyle,讲究个人技巧;另一种就是street match,有对抗性质的街头比赛。

现阶段我们常说的基本上都是freestyle,毕竟想要在街头踢一场有对抗性质的比赛,怕是要被处罚。

【它教我面对孤独与挑战】

出生于东北的冯淼,足球启蒙同样源于那部影响深远的《足球小将》。

因为喜欢,他也曾接受过一段时间的足球训练,但从自身到家庭,他自始至终未曾想过走职业足球这条道路。

与花式足球结缘,也是源于偶然。

“当时的互联网可远不如现在这样发达,如果想看视频的话,要到国外的网站找链接下载之后才能观看,当时也是这种方式偶尔看到的一段花式足球的视频。”

被这种新生事物吸引的冯淼开始了疯狂的练习。

“大学的时间很多,也基本上都由自己做主。每天基本上都是上午抱着球自己去操场练习,中午一盒饼干解决午饭,晚上练到天黑回寝室。”

孤独,是他认为的这项运动本质。

“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时间静下来自己跟自己对话。而花式足球这项运动恰恰是提供了跟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

一人一球一块空地,从日出到日落,练球到虚脱,躺在球场上彻底放空自己的状态,也是冯淼最享受的时刻。扪心自问,工作之后的你还能有多少时间、几次机会再去体验这种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不停跟自己较劲,或许称作“找虐”的过程,令他痛苦但同时痴迷。

“练球这个近乎修炼的过程 真的帮助我很多。日后从工作状态再度决定考研,也是一个人独自面对孤独和低潮和不确定的过程。和练球很像,没有人不追求结果,但忘我的享受一个扒皮后脱胎换骨的过程,有时候才是捷径,一直盯着目标不放可能会看不清脚下的路。”

冯淼现在所在的清华大学第一任体育教授马约翰有一个关于体育迁移价值的表述,更能证明体育运动延伸的价值。

其中相当重要一点,体育能够促进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孤独迎接挑战,在失败中坚持不放弃,这是十数年的经历中,冯淼认为最能代表花足这项运动精神本质的两方面。

作为爱好者,你从这项运动中收获的精神本质,又是什么?

【国内花足第一人?我不配】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接触中,他不止一次调侃我“这你都知道,调查我了吧,哈哈哈。”

无论在哪些渠道获得讯息,“国内花式足球第一人”这个称号似乎一直在伴随他,他却对此有着相当的抵触。

“其实像XX第一人这种称号,总是被外界赋予上的。这不是一个竞技项目,也没有具体的成绩作为考量,所谓的第一人又有什么意义?”

不是我承认与否,我觉得我配不上这个称号。

“你现在可以去搜一下,关于这个花足第一人肯定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搜索结果。我觉得这本来就是个不大的圈子,大家都挺团结的,如果因为这一些若有若无的称号把这个圈子搞乱了,倒是有些得不偿失。”

或许因为这个称号身后的一些商业价值,争议才会随之而来。

与其纠结第几人的称谓,冯淼更喜欢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爱好者与坚持者,正如他15年前开始做的一样。

【花足带我面基各路球星】

穿裆博格巴,也算给咱们中国的球手们小小证明一下。

因为花式足球,他受到某品牌邀请,要在一个小小的表演赛中与博格巴比拼一下。

“17年博格巴中国行,有一个环节是三人赛,毕竟是表演性质的,大家也就娱乐为主。”

空中牛尾巴,这是用来穿裆博格巴的招数。

“当时我背对摄像机,一个空中牛尾巴直接穿了他的档,角度不太好摄像机也没拍下,也算是没能留下个纪念,哈哈。”

面对面穿裆他,爽吗?

“这个肯定是有爽的感觉,毕竟,他叫博格巴。”

除此之外,曼联、皇马、阿贾克斯等球队的中国行,他也均有参与其中。

苦练花足技艺的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借花足获得了普通人难以争取的机会。

【与08奥运会开幕式遗憾错过】

也是因为花式足球,他曾有机会站上08年奥运开幕式的舞台。

“筹办组很早就开始准备奥运会的开幕式,他们在到处找能够代表中国的节目。当时我们花式足球几个人上过一些电视节目,所以筹办组直接找到了我们,来看我们的表演。”

听说是奥运筹办组的人,有没有紧张?

“说是紧张吧,倒是没有什么感觉。最深的印象就是,筹办组来的人比我们演员都多,这个情形大概就知道当时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境况了吧,想想也是有点可怜。”

“花足很难确保百分之百零失误,筹备组之后又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专业的编导团队帮助我们编排节目。”

即便如此,这个节目没有办法完全保证百分百的成功率。

“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合,全世界瞩目的盛世,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失误。”

没能登上那么盛大的舞台,算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遗憾吗?冯淼的回答或多或少有些令人意外。

“你当然可以这么写,但我觉得还好。”

【我不想花足成为杂技】

 “关于花足的这部分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不过这就是我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他倒是给我打好了“预防针”。

不装不躲不藏,确实符合他东北人的性格特质。

“以我的理解,足球是大树,花式足球是其中的一个枝丫。但无论如何,我觉得花式足球总要依附于足球这项大的运动才能生存下去,不能够脱离足球本身。”

将近15年的坚持,他对花足的理解也更加有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大家对于花式足球的看法,这更像是一场秀,单纯的炫技。第一时间接触,你会觉得很牛X,时间长了大家都会审美疲劳。若长此以往发展下去,这项运动的终极形态可能就是中国杂技团的一部分。”

“而且一些商业比赛可能本身更加脱离这项运动,对于这项运动的引导可能不是特别合适。”

马约翰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写道:不利于体育实现迁移价值的教育因素中,商业化倾向也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过度的商业化会使得体育的积极部分被忽视。

他不止一次跟我强调,这其中并没有批判的意思,仅仅是在完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

花式足球以秀为主,表达自我并追求难度,这是这项运动独有的特点。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多的还是希望它是足球的训练的方式,最主要我觉得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从事足球这项运动,这也是我认为这项运动能够有一个更好发展前景的方式。”

也正因如此,冯淼试图利用其它的方式转变花足在大家心中的传统印象。

【编书、进校园,他一直在为花足努力】

被认为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花式街头足球教材的《三天玩转花式街头足球》,正是出自冯淼及他的朋友之手。

“教材的定义很严格,这本书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一个关于花式足球的概述,给大家介绍最基本的花式足球的一些招式和套路。”

“相比之下,第二本《青少年艺术足球》倒是更算是教材,从花费的时间以及各种审校,都是严格按照教材的标准来,曾经执教国安的郭瑞龙指导也给我们做了序,也被很多学校引用,当做足球系列的教材。”

但凡有机会,他便走进校园,不遗余力的为孩子们带来花式足球的表演。

“可能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多通过眼睛来观察事物。你给他展示的东西新颖有趣,是他们之前从没有见过的,可能他们会顺利成长的产生兴趣。”

孩子评判教练厉不厉害,会的动作多,你教我的东西有没有意思。

“通过我的一些花足的表演,让孩子们感到高兴,让这些孩子对这项运动充满新奇,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他还自嘲道,即使会那么多动作,可能也找不到饭碗,毕竟这不是一个能吃饭的职业。

如今回归校园,身为清华学子的冯淼还分享他在清华墙上看到的一句话:教育不是把桶填满,而是把火点燃。

他会尽力将他坚持十数年之久的花式足球,孕育成点燃更多青少年足球梦想的火种,这个过程注定不会一切顺利,但这15年的坚持,怎能轻易就放弃?

在清华园再度充电,是为了更好的出发,他依然在自己的花足道路上不断前行。


更多相关内容请访问:《天下足球》专栏

(本文由11人足球网编辑发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